企业信用修复企业信息修复智达(企业信息修复方法)

博主:优立德企服优立德企服 2024-01-11 152 0条评论

微信图片_20231115134557.png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491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  6月7日上午企业信息修复智达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叶飞云接听市长专线,解读企业年报公示相关政策。

  据了解,6月30日前,厦门各类商事主体均应登录“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”填报2015年度年报。逾期不报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,受到失信惩戒!

  近四成商事主体未完成年报公示

  截至6月7日,我市各类商事主体的年报公示率为71.48%,其中,企业年报率为60.15%。也就是说,还有近四成商事主体尚未完成年报公示。对此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抓紧年报,错过年报时间将面临严重后果。

  目前,年报公示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。以今年来说,2015年12月31日前(含2015年12月31日)在厦门市登记注册,领取营业执照,未被吊销及未注销的各类商事主体(含公司、非公司企业法人、合伙企业、个人独资企业、各类分支机构、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(地区)企业、个体工商户),都应当在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“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”公示2015年度年报。年报的内容为上一年度末的有关信息,分为应当申报公示的内容和可自主选择公示的内容。应当申报公示内容包括企业信息修复智达: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信息修复智达;股东(发起人)出资情况(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填报)、企业经营状态信息等相关信息;自主选择公示内容包括企业信息修复智达:纳税总额、净利润、销售总额等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信息。

企业信用修复企业信息修复智达(企业信息修复方法)

  列入异常名录将留永久“污点”

  按期公示年报是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义务。“不按期公示年报,最终损害的是商事主体自身的信誉。”叶飞云强调,该失信行为将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并受到全社会的联合信用惩戒。

  “虽然距离申报年报的最后期限还有一段时间,但还是应该尽早申报年度报告。”叶飞云提醒说。从往年情况来看,多数市场主体都集中在最后一个月甚至半个月才申报年报,为此造成的网络拥堵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无法成功申报。此外,企业若发现误报、漏报信息的,也可在6月30日前上网修改。因此,提早申报年报可为企业留有修改信息的余地。

  不按期公示年报或者年报信息隐瞒真实情况、弄虚作假,最终吃亏的还是商事主体自身。据介绍,存在上述情形的商事主体,都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全社会进行公示。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,质监局对其不予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年审;财政局审核运用财政资金进行的招投标项目时,也将其排除在外;金融机构不受理其银行开户、贷款等业务;市场交易相对方在选择交易对象时,也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,甚至取消与其进行的合作。

企业信用修复企业信息修复智达(企业信息修复方法)

  叶飞云透露,目前,我市相关的联合惩戒措施正在制订当中,未来如未按期公示年报、在年报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这类违法失信行为,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惩戒,失信成本将大大提高。企业一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,即使补报年报后被移出,也将在其信用信息档案中永久留下信用“污点”,社会经济活动都将受到限制。可以说,一份年报,关乎企业的未来、关乎企业的机遇、关乎企业的诚信。

  列入异常名录满三年将被永久剔除名称

 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商事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,不是补报后就完事,还必须主动提出申请,符合要求才能被移出异常名录。而一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,相关商事主体的名称将被永久剔除,经营者只能办理注销登记,同时其他任何经营者都可以使用该名称。而且,相关商事主体责任人的任职也将受限。“被剔除名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(负责人)、董事、监事、高管相关信息,都将被纳入信用监管体系,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。”叶飞云解释说。按照规定,自被剔除名称之日起,这些责任人都不得再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、监事及经理、财务负责人以及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。

  据了解,目前全市已有14267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两年,到明年下半年,这些企业如果还未被移出异常名录,就将成为我市首批被剔除名称的企业。

  叶飞云表示,今年7月1日起,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将增加对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申请的审批程序——对因逾期未年报被列入异常名录,企业补报后申请移出的,市场监管部门在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,作出移出或不移出决定;同时,因逾期未年报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申请移出的,除提交申请表、委托书和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外,还要求提交专业机构出具的年报专项审计报告。另一方面,就是对这些企业补报的年报公示信息将做到100%核查。一旦在核查中被发现未如实年报,相关自然人将面临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,相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将面临二万元以上,最高三十万元的罚款。

  据悉,迄今为止,市市场监管局已经对41家逾期未年报或未如实年报的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,其中部分已经结案,罚款金额达27万。

微信图片_20231115134557.png

The End

优立德